当前位置:首页 > 哲学·心理学·宗教 > 老子曰: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

老子曰: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

J.wei12年前 (2012-03-02)哲学·心理学·宗教5794

        没时间写博客,无意间看见一篇关于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八章的解析评说,觉得很有意义,感觉现在的自己比以前似乎脾气差了很多,看来我还是得多多修心才是,转载过来整理排版并收藏一下:),全文是: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《道德经》第八章说“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……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”我常常跟孩子讲“上善若水”,十岁的孩子懂得做人要象水一样“善利万物而不争”就可以了,但是作为父母却要懂得更多一些。 


          “居善地”也就是选择、安居自己应处的地位。通俗说就是“呆在自己应该呆的地方”。应该呆在地方呢?这很难一概而论,关键是看自己的能力和志趣是否与这个位置相称,自己的价值观、个性能否与团队相容。如果占错了位置,尸位素餐,不但地位不牢,甚至会有危险。 
        姜子牙逃离商朝,陶渊明隐居田园,是因为他们知道那里不是自己可以呆的地方。这就是“居善地”的典型例证,值得我们借鉴。安居自己应处的地位,绝不是固步自封。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学习,提升自己的才能,以便胜任更重要的工作。一個人满足于已知的知识,让大好年华在平庸中度过,那就不是真正安居自己应处的地位。 
        古时有一位官员,早年为国王立过功,但此后十多年未获升迁。一些原来职位比他低的人,都成了他的上级。这个官员对自己的境遇很不满意。他向国王抱怨道:“您用人好比堆柴草,总是把后来的放在上面,把压在下面的人全忘了。”国王说:“不是我把你给忘了,我是不敢荒废公事啊!世界日新月异,每天都有新事物产生,发生新问题,需要新的知识、能力才能胜任职责。所以,我只能录用具备这些新知识的人才。你呢,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,优哉游哉地过日子,何曾在学习上用过一点心?人不能沒有学问,不能不长学问啊!听了你刚才的话,我觉得你近来更没有学问了!”这位官员惭容满面,不禁低下了头。
这位官员不愿被压在别人下面,却不努力提升自己的才能,使自己的能力可以处在别人之上,这正是“居善地”的反面典型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  “心善渊”是说心要像深潭一样清澈平静,不受外界环境所扰所控。在红尘之中,如何能避免受到污染和惊扰呢?这需要修心、修行,使心像磐石一样稳固。“心善渊”是情绪管理的关键,只有修心、修身,使心清澈、平静,做自心的主人,而不被情绪控制,被愤怒挟持,被恐惧绑架。 
        古时候有位叫牛弘的高官,每天坐牛车去上班。他的弟弟比较玩劣,不读书,好习武。有一天,牛弘出门办事,弟弟喝得酩酊大醉,乘著酒酒在院子里练习箭法,不想一箭将牛射死了。他知道闯了祸,吓得躲了起來。牛弘办完事回来,妻子向他告状:“叔叔耍酒疯,把牛射死了。”牛弘若无其事地说:“牛射死了,就做红烧牛肉吃。”妻子顿感无趣,低着头一言不发地走到厨房,做红烧牛肉去了。过了一会儿,她又走到丈夫跟前,抱怨说:“牛肉太多了,红烧不完。”牛弘正在看书,头也不抬地说:“红烧不完,就燉汤喝。”妻子越发无趣,只好去燉汤。过了一会儿,她觉得这事还得说说,又向丈夫发牢骚:“一整头牛呢,燉汤也太多了!” 牛弘淡淡地说:“燉汤太多,就做牛肉干吃。” 
         妻子觉得丈夫的涵养功夫真高,相比之下,自己就差得太远了,很是惭愧。自此,她再也不提射牛的事。他的弟弟呢,觉得哥哥真有涵养,这都是读书有学问的缘故啊!自此,他收起顽心,发奋读书,终于成了一个有出息的人。
牛弘处理问题的方法未必最佳,但他这种不受外界情況所扰的涵养功夫,真可以算得上“心善渊”了。 

        “与善仁”是说与人交往,要心存友善。对强者要尊重,对弱者同样要理解和尊重。许多人对强者能保持足够尊敬,对弱者却心存轻视;或者对弱者表示亲近,对强者却心存排斥。这不是真正的“与善仁”。有一句话说得好,“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,别人人也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你”。 “泛爱众,而亲仁”,如果我们强者、弱者都能待之以仁,就可得众之力,无所不成。 
        春秋时代,田忌离开齐国逃亡到楚国,楚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,并询问齐国的军事情况。田忌说:“如果齐国派申孺为主将,楚国只需5万兵马便可凯旋而归;如果齐国派田居为主将,楚国就需要出兵20万,方可分出胜负;如果齐国派眄子为主将,楚国就要出动全国军队,就算这样,也仅仅能够免于亡国。”楚王问为什么?田忌说:“申孺狂傲自负,既慢待能人,又轻视庸人。能人和庸人都不愿为他效力,所以我料定他逢战必败;田居为人正直,礼遇能人,但轻视庸人。能人愿意为他效力,庸人却离心离德。所以,我料定他胜负各半;至于眄子,既尊敬能人,又爱惜庸人。所以上下左右都愿意为他效死力。所以我料定您与他交锋,仅仅能够幸免于难罢了!”后来,齐国派申孺为将攻楚,楚王听从田忌的建议,仅派5万人迎敌,大获全胜。后来齐国派眄子为将攻楚,楚王亲自挂帅,出动全国军队,仍然失败,仅免于亡国而已,就像田忌事先预言的一样。
眄子既能尊敬能人,又爱惜庸人,做到了“与善仁”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“言善信”就是说话要讲信用。世间的道理,就像物理学上的定理: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。你向他人施予什么,也会得到什么。一个人不受到信任,是因为他不讲信用;反之,一个人受人信任,是因为他说话算数。这个道理不必赘述,三岁的孩子也懂得:“首孝悌,次谨信”、“凡出言,信为先”。
“正善治”就是忠于职守,用成绩、业绩、政绩说话。古今中外,无论什么事物都可能过时,无论什么理念都可能更新,就是“用成(业、政)绩说话”这一条永远都不会过时。如果用成绩说话不灵了,说明这家公司、这个团队该衰败了。在这件事上,我们不必存任何侥幸心理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“事善能”是做力所能及的事。将它理解为有办事才能也未尝不可。才能大小,是相对事情难易程度而言的。苏东坡说:“挟泰山以超北海,是不能也,非不为也;为老人折枝,是不为也,非不能也。”有些事不是我们想不想做的问题,确实力有不逮,也没办法。有些事我们能做,而且做了有益,但也可能不去做。勉强去做力所不及的事,或者放弃做力所能及的事,都不符合“事善能”的自然法则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“动善时”是合理把握时机。这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。什么叫合适的时机?它取决于每个人的眼光和阅历。有的人能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,有的人却总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做错误的事情。
如何做到“动善时”呢?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是一个方法。我们都可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,但是对另外的领域,却可能是无知的门外汉。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,也就是“存好心,说好话、做好事”,抱着与人为善的想法去做,一般错不了。如果我们做的事对他人有利,它总是合宜的。史蒂芬·柯维说:“为自己着想也不忘他人的利益……世界之大,人人都有足够的生存空间,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。”有智慧的人,不会嫉妒别人的收获,他们总是考虑如何帮助他人获益而不是夺取别人的利益。这正好符合“水善利万物而不争”的原理。

 

 

转载自:51社区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灵犀札记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lxzj.xylxydt.com/archives/2012/03/609.html

标签: 老子道德经
分享给朋友:

“老子曰: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” 的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

访客

看不清,换一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